各地中考

按省/直辖市查询:北京 | 上海 | 天津 | 重庆 | 河北 | 山西 | 内蒙古 | 辽宁 | 吉林 | 黑龙江 | 江苏 | 浙江 | 安徽 | 福建 | 江西 | 山东 | 河南 | 湖北 | 湖南 | 广东 | 广西 | 海南 | 四川 | 贵州 | 云南 | 西藏 | 陕西 | 甘肃 | 青海 | 宁夏 | 新疆 | 台湾 | 香港 | 澳门

您现在的位置:e度中考网 > 中考资讯 > 语文

2021年语文中考古诗词:秋季的成语及分析

来源:www.huiyumi.com 2020-10-13

中考语文

智学网整理了关于2021年语文中考古诗词:秋季的成语及分析,期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,仅供参考。
【暗送秋波】
来源出处
宋苏轼《百步洪》诗之2、
佳人未肯回秋波,幼舆欲语防飞梭。
解 析
旧时比喻美女的双眼象秋季明净的水波一样。指暗中明眸善睐。
【秋高气爽】
来源出处
唐杜甫《崔氏东山草堂》诗:
爱汝玉山草堂静,高秋爽气相鲜新。
解 析
形容秋天晴空万里,天气清爽。
【春花秋月】
来源出处
南唐李煜《虞美人》词:
春花秋月何时了,往事知多少。
解 析
春季的花朵,秋季的月亮。泛指春秋美景。
【春华秋实】
来源出处
清钱泳《履园丛活梦幻永和银杏》:
杨州钞关官署东隅,有银杏树一株,
其大数围,直干凌霄,春花秋实。
解 析
春季开花,秋季结果。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。现也比喻学习有成就。
【望穿秋水】
来源出处
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》:
黄昏卸得残壮罢,窗外西风冷透纱。
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,
什么地方与人闲嗑牙?
望穿秋水,不见还家,潸潸泪似麻。
解 析
把双眼都望穿了。形容盼望的程度。
秋水:比喻人的双眼像秋水一样晶莹。


【万载千秋】
来源出处
明无名氏《贺元宵》第三折:
当今圣主存仁孝,万载千秋亨太平。
解 析
指历程年代极久远。同万代千秋。
【一叶知秋】
来源出处
《淮南子说山训》:
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。
宋唐庚《文录》引唐人诗:
山僧不解数甲子,一叶落知天下秋。
解 析
从一片树叶的凋落,了解秋季的到来。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征兆,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进步趋向与结果。
【盈盈秋水】
来源出处
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二折:
望穿他盈盈秋水,蹙损他淡淡春山。
解 析
比喻美女的双眼象秋季明净的水波一样。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。
【1日三秋】
来源出处
《诗经王风采莲》:
彼采葛兮,1日不见,如3月兮;
彼采萧兮,1日不见,如三秋兮;
彼采艾兮,1日不见,如三岁兮。
解 析
三秋:三个季度。意思是一天不见面,就象过了三个季度。比喻分别时间虽短,却感觉非常长。形容思念殷切。
【各有千秋】
来源出处
汉李陵《与苏武三首》:
嘉会难再遇,三载为千秋。
解 析
千秋:千年,引伸为久远。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。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,各人有各人的特点。
【多事之秋】
来源出处
宋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十2、
所以多事之秋,灭迹匿端,
无为绿林之嚆矢也。
解 析
多事:事故或事变多;
秋:时期。事故或事变不少的时期。

关注智学网公众号

每天推送中考要点,应试方法

帮你迎接2021年中考!

2021年语文中考古诗词:秋季的成语及分析

热点专题

  • 2022年湖南邵阳中考语文考试真题(图片版)
  • 2022年湖北咸宁中考语文考试真题(已公布)
  • 2022年河北张家口中考语文考试真题(已公布)

[中考语文]2022年初中语文素材积

[中考语文]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